课程视频
课程简介

《分子生物学》课程介绍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1) 地位:生物科学专业的核心必修课 (2)作用(任务): 《分子生物学》是生物科学专业本科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的开设与学习使学生在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和第3、4、6及7条要求,并属于2017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模块1中的分子与细胞要求内容。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近年来发展迅速并且在生命科学领域里应用越来越广泛、影响越来越深远的一个学科。从学科角度来讲,分子生物学涵盖面非常广,与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等生命科学主干课程有一些交叉。为了避免重复,本课程主要从生物大分子的水平来阐述遗传信息的传递(DNA复制和突变修复等),着重讲授中心法则(DNA到RNA,RAN到蛋白质)这两个重要的生命过程;将突出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其如何操作这两个重要的生命过程。使学生从大分子静态部分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及其与功能与的关系。此外,从动态部分对原核与真核基因表达调控学习中认识细胞中基因表达的复杂调控过程,懂得细胞内代谢的不同层次相关联的调节方式。通过与实验课相结合,系统地介绍与基因克隆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基因操作技术及基因功能的研究方法,使学生们掌握基本和最新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从整体上掌握分子生物学理论与实践操作知识。并从该课程学习中意识到生物及社会的事物间的普遍联系规律,学会多层次、多维度的思考问题,反馈已有的行为、全面分析问题且制定出最优的决策。二、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1)总体目标: 目标1.了解分子生物学发展史与大事记及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目标2.掌握生物大分子DNA的分子组成与各级结构,原核与真核细胞中DNA的复制过程。掌握中心法则中从DNA到RNA的转录过程,从RNA到蛋白质的翻译过程。理解原核与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过程。 目标3.了解分子生物学中基本的操作技术原理及其应用,了解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各种最新研究方法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范围及注意点。 目标4.通过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与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DNA提取、质粒DNA酶切、PCR扩增片段、原核细胞基因转化与筛选。 目标5.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懂得生物机体活动中的相互联系与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复杂而又有序的过程,将此知识迁移至社会行为中,学会反思,网状思考问题,获得最优解决方案。 目标6.以获得的知识为基础,关注并能对社会中与专业相关的议题进行思辩,具有现代环境意识、发展理念、正确的价值观及合作沟通能力。并将其运用于中学生物教学当中,具有反思科学与社会问题的能力。 (2)修读要求: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三、授课信息 (1)授课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 学科专业 在本课程中承担的工作 马伟超 男 1980.10 副教授 发酵工程(工业微生物分子育种方向) 理论课讲授 王廷璞 男 1965.1 研究员 分子生物学 理论课讲授 赵菲佚 男 1972.2 教授 分子生物学 理论课讲授 邓霏 女 1989.2 助理实验师 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方向) 实验课讲授 赵雷 女 1989.12 助理实验师 植物学(分子生物学方向) 实验课讲授 (2)授课对象: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制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四、学时学分 (1)学分:4 (2)学时: 教学计划总学时:80 学时安排:讲授48学时,实验32学时 为完成本门课程,学生每周约花费12小时,8小时线上,4小时线下 五、教材及理论教学内容更新 本课程选用朱玉贤编著的《现代分子生物学》作为主要教材。该教材自1997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现已更新至第四版,且成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全国高等院校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的首选教材,也是国内大部分院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参考用书。图1是《分子生物学》课程使用的历版教材。 图1 《分子生物学》课程使用的历版教材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参考书使用了国际通用的《分子生物学》教材Benjamin Lewin编著的《基因》系列图书。《基因》自1983年问世以来,二十多年间共修订了11次。这不仅反映了基因研究的迅猛发展和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也表明了《基因》系列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科学出版社从《基因VIII》开始翻译引进,曾经创下了累计销售14500册的佳绩。自2014年《基因XI》开始成为教育部推荐引进版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可见此书在生物科学专业书籍中的重要性。本课程自开设时便使用《基因VII》作为主要教学参考书,并伴随《基因》系列图书内容的更新而同步更新教学内容,使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国际各高校同步。图2是《分子生物学》课程使用的主要教学参考书《基因》系列历版教材。 图2 《分子生物学》课程使用的主要教学参考书《基因》系列历版教材 此外,本课程同时参考了多本其他分子生物学领域著名图书,进而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正,或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观点和实验佐证等,主要参考书如下: [1]. James D. Watson, Tania A. Baker, Stephen P. Bell, Alexander Gann, Michael Levine, Richard Losick.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 7th ed. Pearson/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2013. [2]. John M Walker, Ralph Raply, Molecular 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5th ed. RSC publishing, 2009. [3]. Brown, T. A. Gene Cloning and DNA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Blackwell Science, 6th edition 2010. [4]. Robert F.Weaver 著,郑用琏 译. 分子生物学,4th ed. 科学出版社, 2010. 除上述教材外,本课程将最新科研进展有机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涉及分子生物学相关领域的众多期刊,部分期刊列举如下: No. Journal IF-2017 JCR分区 1 Nucleic Acids Research 10.162 1 2 eLife 7.725 1 3 Journal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 3.66 2 4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5.988 2 5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4.398 2 6 DNA Research 5.404 2 7 Microbial Cell Factories 3.681 2 8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3.807 2 9 Bioresource Technology 5.651 2 10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4.481 2 11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5.395 2 12 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5.203 2 13 BMC Microbiology 2.644 3 14 BMC Biotechnology 2.415 3 15 Journal of industrial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 2.81 3 16 Journal of Bacteriology 3.143 3 17 Fungal Genetics and Biology 3.072 3 18 FEMS Yeast Research 3.299 3 19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3.42 3 20 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2.099 3 21 BMC Biochemistry 1.481 4 22 Journal of microbiological methods 1.79 4 23 Yeast 1.99 4 24 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1.658 4 25 The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2.082 4 除上述期刊外,教学中涉及大量来自网络数据库、生物科学网站以及生物科学领域知名论坛中的资源,例如: [1]. NCBI. http://www.ncbi.nlm.nih.gov/ [2]. Swiss Institute of Bioinformatics. / https://www.expasy.org/ [3]. 小木虫论坛. http://muchong.com/bbs/六、考核方式 (1)课程总成绩: 理论课成绩占比:70% 实验课成绩占比:30% (2)理论课考核包括: 作业(包括文献汇报):15%,在线提交 期末考试:50% 线上测试:5% (3)实验课考核内容及占比: 平时成绩:5% 预习报告:15% 实验报告(论文):40% 实验操作:20% 实验理论:20% (4)特别说明: 课程作业如有剽窃行为,本课程成绩为零分。 线下教学课程缺勤三次及三次以上,本课程成绩为零分。

您没有权限访问该栏目!